【学习资料】2023年10月:《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艺术活动中创美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时间 | 2023.10 | 地点 | QQ学习群 | 主持人 | 魏芬 |
主要 内容 | 学习资料:《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 | 参加 人员 | 课题组成员 | ||
研
讨
内
容
记
录 | 沈美丽: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中讲到了大自然是最生动的美术课堂,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是幼儿亲近自然与探索自然奥秘的最好场所,也是美术活动开展的最佳场域。文章中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户外美术活动中,需要以成人的视角反观自然传递的美术信息,更需要以幼儿的视角高度挖掘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建构集“望、闻、问、切“为一体的户外美术活动体现机制,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积累自然素材;最后教师要创造亲自然的条件和机会,有别于室内的美术活动,带领幼儿体验真实的户外自然美,在户外游戏中感受立体的自然色彩、多变的造型元素、更的四季节奏,有效引发幼儿的美术表达与创作,从而让幼儿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全面地感知美、汲取美的灵感,自然中发现美,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徐燕: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中分享了教师在亲自然理念背景下,对于幼儿在户外环境中和大自然可能产生的联结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户外美术活动的价值,从儿童视角转向双重视角,室内视角转向户外视角,从平面视角转向立体对角,这些视角的转变也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在优化户外美术活动的策略中,采取了多重感官的赏自然行动,以及四种创新标准样式助力幼儿画自然,最后通过团讨与幼儿多维度对话作品促进幼儿与自然对话。文中的“望闻问切”体感机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往我们只是带孩子通过视觉来发现美,较少运用听觉、问话、触感来调动幼儿感受、欣赏美、发现美。在画自然中的游戏建构式创造方法我们也是我们在运用的一种,但文中的做法更为大胆,有赋能性建构,装饰性建构等,我们也可以结合班级幼儿兴趣进行尝试。 李志英: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阐述了教师如何在亲自然的背景下,引导幼儿在户外美术活动中与自然环境产生联结,文中从三个方面:视角转变、创作聚焦、创新表征样式来深入探究户外美术与自然的互动创想。幼儿对于户外环境及自然的现象等有着强烈的好奇及浓厚的兴趣,而作为教师要能抓住户外自然资源带给孩子的美术价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发现欣赏自然界的美,从而真正从身心去亲身体验感受,并结合幼儿的想法给予材料、经验的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及美术表现方式去进行创作活动,从自然生活经验为基点拓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如我们在开展主题《香香的蔬菜》活动时,借助生活生态园鼓励幼儿去探索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于种植的蔬菜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幼儿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蔬菜的绘画表现,蔬菜的各个部位形状纹路不同,印出来的截面也有着不同的艺术美,有的像花朵,有的像瓢虫,有的像蝴蝶等,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添画游戏。不同的蔬菜是不是也能创作呢?白菜叶子、青菜叶子等能拼贴出各种造型,变成孩子的裙子、头发等,自然中的素材,如石头、树枝、树叶等,也能通过拼贴、造型等变成可爱的蔬菜的形态。我觉得只要我们能善于借助户外自然资源,充分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肯定他们的想法,幼儿的创想能力及创美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梁纯婷:魏老师分享的《基于情感教育的艺术课程时间探究》让我对于艺术课程有了一定新的理解。文章中所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感受与欣赏的机会,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情感教育价值,比如:要挖掘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捕捉教育契机。就像,小班幼儿散步的时候对于秋天落下来的树叶很感兴趣时,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秋天美丽的树叶,感知各种树叶的名称、形状以及颜色,并且将其投放到班级美工区进行创美的活动。另外,我们不但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让幼儿欣赏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丰富他们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在艺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条件,给幼儿自主、自由创造的机会。 徐雯瑶:文章《基于情感教育艺术课程实践探究》中说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可以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幼儿提供感受与欣赏的机会,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情感教育价值以及为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条件,充分发挥艺术与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教师很好地抓住了当季的变化,创造机会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去感受颜色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的过程,我们也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通过多样的形式来探索秋天的色彩,如水果、树叶等这些常见的资源,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和发现,在创美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这些秋天的资源融入其中,动手去创造美,为幼儿创造机会去感知和体验大自然的美,让幼儿获得美的感受。 赵佳颖: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中从两个方面讲述了户外美术活动活动,首先是视角的转变,我们要从儿童视角转向双重视角,从室内视角转向户外广角,从平面视角转向立体视角,通过这三个视角的转变,关注户外美术活动的价值,在创作方面,我们要调动幼儿的多重感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积累自然素材;我们也要创新表征样式,文中通过素材叠加式、主题拼合式、游戏建构式、园林设计式,带领幼儿感受立体的自然色彩、多变的造型元素、更迭的四季节奏等,引发幼儿的美术表达与创作。在后街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游戏场地中的树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通过寻找树叶、观察树叶、听落叶的声音、闻落叶的味道等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秋日落叶的特点,并比较树叶之间的不同,并将秋日的景色共同创设在灯笼的图案上,让幼儿在自然中感知美、发现美和创作美的乐趣。 杨倩雯: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一文中指出:大自然是最生动的美术课堂,要使幼儿亲近大自然。因此,幼儿园的户外自然环境是幼儿亲近自然与探索自然奧秘的最好场所,也是美术活动开展的最佳场域。文章以“望、闻、问、切“四个方向说明户外美术活动体现机制,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积累自然素材。在幸福剧场游戏中,孩子们在游戏时就发现了许多掉落的叶子,有红的,黄的,棕色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们把孩子们捡拾的落叶带回了班级,有的孩子说要做彩色落叶,有的要制作落叶小人,还有的要制作落叶面具,落叶帽子…于是我们带以落叶为主题制作了不同的作品。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将他们的落叶作品带到了幸福剧场中,从而延伸出了落叶服装秀,落叶面具展等,游戏变得更丰富多彩。让幼儿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全面地感知美,汲取美术的灵感,在自然探索中发现美, 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在交流团讨中收获美,从而促使自身的健康成长。 顾琴: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通过实践探索分享在亲自然背景下,身处户外环境中的幼儿与自然产生的联结,教师需要以幼儿的视觉高度挖掘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创设户外美术自然角,建构集“望、闻、问、切“为一体的户外美术活动体感机制,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积累自然素材,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及美术表现方式去进行创作活动,在游戏中提取自然之美。在当下主题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季节特征,开启落叶创美活动,有的孩子把落叶变成了小怪兽,有的孩子把落叶变成了小船,有的幼儿把落叶做成了落叶面具等,通过团讨,孩子们在幸福剧场游戏中要举行一个落叶派对游戏,在道具馆中利用落叶制作落叶面具、落叶皇冠等,在服装馆中用落叶制作落叶服装,照相馆中用落叶和小花、野果等自然物装饰城漂亮的落叶相框。孩子们在自然中全面地感知美,在探索中发现美,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在交流团讨中收获美。 苏芳: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中提到: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是幼儿亲近自然与探索自然奥秘的最好场所,也同样是美术活动开展的最佳场所。文中提到了我们要关注户外美术活动的价值,比如教师要重新审视户外美术活动,结合成人的视角和幼儿的视角来挖掘出活动的真正价值。还要转换角度,从室内的转向室外的,从平面的转向立体的,充分提升审美,拓展思维。其次,优化户外美术活动的策略,可以从望、闻、问、切四个角度引导幼儿发现、感受,剖析大自然中的美。结合我们班级中的美工区和户外的花园资源,孩子们在户外环境中望闻问切,充分发现、感受、剖析、诊断不同花卉的美,发现这些花卉的特点,感受花卉间的不同,然后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创作,从而增长美术的相关经验,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陆艳: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中提到:大自然是最生动的美术课堂,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是幼儿亲近自然与探索自然奥秘的最好场所,也是美术活动开展的最佳场所。通过“望闻问切”,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积累自然素材。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是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户外游戏,更能让幼儿感受立体的自然色彩、多变的造型元素、更迭的四季节奏等,能够有效引发幼儿的美术表达与创造。在我们的后街游戏中,幼儿发现了树叶的凋零、颜色的变化,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寻找幼儿园中的树叶,认识不同的树叶,从而认识不同的树木。而在观察树木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秋日景色的美。并将秋日美景和灯笼相结合,共同创设“秋趣秋收”灯笼展,让幼儿在创作美的乐趣中,获得美的体验。 徐茜:沈老师分享的文章《亲自然理念下的户外美术活动微探》向我们介绍了在亲自然理念背景下,身处户外环境中的幼儿如何与自然产生联结,首先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视角挖掘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建构集“望、闻、问、切“为一体的户外美术活动体现机制,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积累自然素材;最后教师要创造亲自然的条件和机会,有别于室内的美术活动,带领幼儿体验真实的户外自然美。结合我们中班户外灯笼传统艺术活动,教师在材料投放时也可以考虑幼儿的喜好,满足其需求,可以引导幼儿去斜塘老街的灯会走一走,将自己喜欢的灯笼拍下来,鼓励幼儿从灯笼造型、灯笼色彩等要素入手,欣赏和感知灯笼的艺术。在材料投放投放上,除了投放一些常规的美术材料,尽可能地多投放低结构材料,如树枝、塑料瓶、报纸、皮球等,通过色彩涂鸦和借型想象,拓展幼儿美术创作的经验。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