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手机版
校长信箱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研讨活动

2021年4月份研讨活动:聚焦班级建构区中的深度学习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9 11:27:49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

日  期

2021.4.14

主持人

钱玉珍

记录人

朱丽

参加人员

曹军文、周芳贤、钱玉珍、张灵华、沙悦、毕邵琼、付利敏、范芬芬、李萍、张欣、王学菊、仲恺、朱丽、乔雯、蒋晓丽、沈玉萍、张霞婷、戴怡、侯颜芝

研讨主题

聚焦班级建构区中的深度学习

 

 

 

 

 

 

 

 

 

 

 

 

 

 

主持人:幼儿要在更高的水平应用知识,必须要以基本的实施和信息做基础。教师如何运用高水平问题为幼儿创造机会,促进幼儿回应和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信息以及尝试新事物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想法。结合班级建构区,请各班教室结合今天阅读的内容说说自己日常的一些做法。

小一班:我们班分享的主题是:小鸡的家,散步看到小二班的小鸡十分感兴趣,想要给小鸡搭一个家,通过照片欣赏小朋友发现小鸡的鸡窝是圆圆的,淏淏小朋友用方柱块积木进行围合,看到这个作品后进行以下问题提问:谁住在这个房子里?你用几块积木搭建了小鸡的家?你用积木摆了什么形状?随后淏淏说这些鸡蛋孵出小鸡后,它会飞出去的,于是进行全面垒高。于是我提问请用肢体动作表演小鸡是怎么样进出家的?听到这个问题后,淏淏拆下了一面墙,利用架空的方式搭建了一个门,用两块积木当作大门,说是白天小鸡出来散步,晚上要关好门的。

小二班:有效的提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有效的建构。那如何将有效的提问应用到幼儿的建构游戏当中?下面将围绕本班级搭建的“鸡窝”展开说明。

建构区之前已经搭好一个鸡窝,本次是在上次搭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搭建。第一次搭建时,幼儿只是简单的用积木将四周围合起来,就代表鸡的家。

针对第一次的搭建,师幼共同讨论了解幼儿的搭建意图:如: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搭建吗?里面的小鸡如果想要出来怎么办等等,帮助幼儿改进鸡窝的搭建。

第二次搭建是在上次搭建的基础进行搭建。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建构区里面的幼儿就站在里面,或者摆弄积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主动搭建,因小班幼儿游戏时无目的且随意性较大,因此需要帮助幼儿回忆搭建的主题,帮助幼儿的搭建,如:你们的鸡窝是什么样子的?

鸡窝搭好之后,这时就会发现幼儿会出现重复垒高“墙”的情况,单一地搭建,这时候如果想让幼儿继续丰富鸡窝,如在鸡窝的前面搭建栅栏,就需要引导幼儿:如果小鸡想要从它的家里出来散步,可是不想让小鸡到处跑,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说出在鸡窝的前面搭建一个围栏,幼儿也更加有兴趣的进行搭建。

小三班:在《小脑袋,大问题》有关积木区的“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中提到: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和如何提出问题,都要经过前期的准备才能确认。可以看出建构区的提问不同于其他区域,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根据幼儿上一次的建构活动,有针对性的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用到的建构技能。

如,在班级建构区中建构“鸭宝的家”的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上次活动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在上次的建构活动中幼儿对“家”的建构还停留在之前建构的活动之中。针对幼儿的表现教师分析

从幼儿的二次建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教师在活动中预设的两个部分的提问框架之后,幼儿的建构作品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1.鸭宝家和人的家之间有了明显的差别。在老师的指导中幼儿除了使用平铺、延长等建构技能,在对鸭宝家的建构中渗透了垒高和盖顶。

2.石头辅材的利用明显渗透在整个建构主题之中。

3.幼儿之间有了较为较为初步的合作倾向,有了初步的分工与合作。

中一班:这是我们一次搭建桥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各自在搭建,有的在搭建柱子、有的在搭建桥面。突然一阵声音袭来,然然和花生搭得桥塌了。于是他们两把倒塌的桥重新还原,当然然想要继续延伸时,桥又一次倒塌了。这时然然有的难过,嘴里说着:“怎么又塌了,哎。”于是我说:“你的桥为什么一直倒塌呢?是什么原因呢?”然然摸摸头说:“我也不知道啊。”于是我又说:“你是怎么搭的?”眼睛一亮,说:“我用的是小柱子做桥的柱子的,我知道了,可能这个积木太窄了,不稳。”接着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桥不倒塌吗?”然然走到积木柜子,拿起叠起来的纸杯,说:“我可以用纸杯用作桥的柱子。”于是和同伴们一起开始搭建。随着桥的形成,然然说:“我想要高架桥那种坡度的,可是我们的长条积木用完了,我搭不了了。”旁边的花生和星河也想不出办法,于是然然过来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们的长积木用完了,那你可以去积木旁边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来替代呢?”花生和然然拿起柜子上面的kt版马路,说:“我们可以用哪个这个啊。”于是搭建了高高低低的坡度。

中二班:区域游戏时间,建构区涵涵和铭铭在搭建花园的培育房,他们都选择了圆柱体进行培育房的支撑,但在搭建的过程中,开始他们使用的圆柱大小不统一,老是倒。然后他们将圆柱进行了归类,粗一些的一起,细一些的一起,成功搭建出了培育房。我问他们,能不能增加一些建筑之间的联系性以及可以用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类型的搭建吗?幼儿在后续搭建给建筑之间搭了一些路和桥,还将搭建的建筑一起进行了围合和装饰。还用方形积木进行了培育房的搭建,在材料不够的情况下,选择了牛奶杯,搭建完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房子,并尝试抽走几块积木,形成房子的小门,发现了哪些是可以抽走的哪些是不可以抽走的。

中三班:这次孩子们搭建的主题是小花园,王语诚在搭好后跟我说:老师,小花园搭好了,我看到后,发现她们搭建的小花园里没有花,于是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你们搭的小花园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小花园有什么不同?(没有花)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园里有花?
  3.你准备用什么积木搭建小花。
      让孩子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小花园里没有花。通过提问后,两位小朋友开始用雪花片搭建花朵,在他们搭建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用的雪花片颜色还是比较杂的,并且花园的围栏比较靠近里面的搭建物,于是我又接着问:1.如果我们将这些围合的积木再往面摆放一点,空出来的地方摆上花朵,会怎样?2.你觉得怎样使用这些雪花片可以让花看起来更好看,更整齐呢?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判断,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性的搭建。通过提问后,孩子们搭建出了同色系的花朵,并且用间隔的方式进行排序。

大一班:结合班级建构游戏“斜塘老街”。1.我主要运用了询问式的语言。如:在第一次搭建时,孩子们能建构出房子的细节、建构出小桥等。但看整体,就像是几个独立的建筑。老街建筑也不够明显。于是,我问孩子们“怎么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这是斜塘老街呢?”孩子们开始思考,并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改善。2.利用建议式、鼓励式的语言。在点评游戏环节,我建议孩子们亲身到斜塘老街去看一看,观察老街建筑的特点。鼓励幼儿能将建筑连在一起,并大胆地利用辅助材料搭建。

大二班:新主题开始的第一周,建筑区正式开始搭建花城。今天是我第二次观察建筑区的情况,图中小男孩宇昊搭建了一幢房子,他搭建完这幢房子,停了下来(由于他们计划书里,他分配到的任务就是搭建一幢房子)。我看他停了下来,于是,我指着他们的计划书问他:宇昊,他们计划书的建筑物上面画了很多窗户呀?他听了我的问题后,他从旁边的框里选择了塑料积木,他用塑料积木搭了一个空心的正方形,放在门的上面。于是我继续问他:花城的房子上面还有很多花呀?他又开始用积木搭建了花装饰在房子上。教师通过观察,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可以进一步延伸幼儿的计划,帮助幼儿让他们建筑的建筑物更形象。

大三班: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完善有戏的细节,注意聆听他们的游戏谈话,关注幼儿的搭建内容,以及他们在建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看到的问题等向幼儿进行开放式的提问,并表现出对幼儿努力建构行为的赞赏。本次活动中,当孩子们第一次建构房子遇到材料不够,不能建构高度的房子时,我提出:“除了用木头建构房子,还可以使用那些材料代替?”于是他们搜集班级的材料,发现一模一样的矿泉水瓶,于是代替积木建构垒高。在建构中房子总是倒塌,我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房子不牢固呢?”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发现是瓶子太轻了,而木头太重,所以不稳当。我继续追问:“那有什么办法让瓶子变得稳固呢?”浩浩说:“可以把瓶子摆密一些。”恒恒说:“瓶子里放些东西,石头就可以了。”于是他们商量,为了尽快完成建筑,准备用浩浩的方法先试一试。在整个游戏中,我倾听幼儿在游戏中的所想所做,提出一些推进游戏进展的提问,为游戏深入的开展以助力。

小结: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这是书中提到的布鲁姆分类法的六个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提问,相信经过今天的教研活动中各个案例的分享,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能帮助教师思考所提问题的类型和问题的表达方式,让教师了解怎样发表评论性的话语,才能将幼儿的思维导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

 


终审: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内容主体: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06048641号-3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莲花新村七区内 邮箱:cjw@lfxt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