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2022年6月:早期儿童创意美术的心理过程与启示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松散性材料在创意美术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理论学习记录
日 期 | 2022.6.9 | 主持人 | 王静 | 记录人 | 乔雯 | |
参加人员 | 课题组成员 | 地 点 | 课题微信学习讨论群 | |||
学习理论 | 《早期儿童创意美术的心理过程与启示》早期教育2022.06版第4-8页 | |||||
学
习
讨
论
记
录
| 学习提纲: 1.对“创意美术”关键词的理解 2.早期儿童创意美术发生的心理过程分析 | |||||
交流与研讨: 张霞婷:在幼儿学习创意美术的过程中,既提供了多种感官和知觉的刺激和经验,以感官做前导,引导儿童运用不同的感官知觉系统来探索、尝试、认识新事物,又给幼儿以诱导和启发,并且通过联想、创作、表达、表现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对幼儿从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逐步改变幼儿大脑的微观结构,促进幼儿左右脑的协同发展。通过创意美术活动,要结合儿童认知的特点,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感官去观察、发现、讨论、思考总是、看待事物,从而激活幼儿的记忆表象,逐步形成幼儿丰富多彩的美术形象,并乐意在活动中再创造地运用美术形式表达与表现出来,即“创造”出来。 毕绍琼:创意美术与知识储备、内化吸收、主观创作冲动等密切相关,这些都是自身内部过程,是隐形存在的,将以上知识元素整合形成新的或者半新的元素将其外在形象可视化,即显性创意。感知觉是创意美术的起点,需对物形成原始的经验表象,为自身积累丰富资源。可通过运用多样化的美术工具、材料以及表现形式创造性地呈现成果的过程,即是创意美术技能的表达。创意美术的表现形式基本是有成人决定,也可让其自主选择、自由匹配已有的思维过程,可达到幼儿自主创意的目的。由于经验的不同,每个幼儿的审美表象就不同,需要对其施加一定的诱因帮助其创造性的表达。幼儿的创意美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其带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还应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在信息反馈输出阶段,还需对每一次的创作活动给予小结,对下一次的创作行为做必要的心理暗示,强化其创意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意行为。 乔雯:在进行创意美术活动前要先确定一主题,根据这个主题需要,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和技能,通过对某些事物的分解和重组进行创作,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才能获得全新或部分新的事物,创意美术在表现手法上也是比较多样性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好形式。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其实这都是属于输入阶段,而创意美术就是需要将幼儿输入的这些信息转换重组,最后形成创意性审美意象的输出。在这期间,我们就要帮助幼儿储存多样化的经验,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思维技能,给足幼儿构建的思维空间,从而推进他们在创意美术中获得感的形成。 马晓燕:“创意美术”这个词,我觉得要着眼于在“创意”一词上,它也是与传统美术的区别所在。传统的美术可能更加注重的是外在的、物质性的美术表现形式;而创意美术,更加突显了它的一个内隐的、创造性的美术思维技能在儿童的创作过程中。儿童创意美术的发生,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原始素材,那这个素材需要儿童通过感知觉,去获取周围世界的原始审美信息。原始审美信息可以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所能遇见的,也可以是与表现主题相关的、有意性更强的信息。有了原始审美信息的输入之后,就要将审美信息进行转化,这是一个内隐的过程。儿童将已经存贮的经验表象进行分解与重组,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按照自己的审美意愿获得创造性审美意象的这一过程。有了新的审美意象,最后就是创意性审美意象的输出。儿童信息的输出前需要有一个诱因,最终儿童将隐形的创意思维成果可视化。 付利敏:在未读文章之前,对”创意美术“一词的理解重点在幼儿本身,在实际工作中总认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和表现决定着创意的价值,但通过阅读此文章后让我对”创意美术“一词有了新的定义。”创意美术“是创新意识或者创造意识的简称,要想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创意,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或者创造意识,所有要培养幼儿有创造意识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是依靠已有经验,将新知识与旧经验形成新的组合或者新的关系,以新的方式出现。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词”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不是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之间的简单联结,也有别于一般的美术创造的心理过程。对早期儿童创意美术的指导应该基于这个特定心理过程与相应的发生机制而展开。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它是创意美术的隐形思维工具,也是创意美术追求的目标。 朱颖娴: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借助多样活动形式整合多种美术表达方式,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大胆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柳慧敏:幼儿是纯真的、纯洁的,未经世俗浸染的,幼儿天生对外界好奇,他们有着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想法也新奇且奇妙,而他们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幼儿创意美术也因此有着成人所达不到的独特的魅力。 洪雨婷:在阅读文章之前,“创意美术”中的“创意”我觉得主要是指幼儿作品的呈现上富有个性、创意,是体现儿童独特想法和开阔儿童思维的方式。和大多数文献中的解释一样,只看到了外在的、物质性的美术表现形式在儿童创意表现中的意义,而忽视了内隐的、创造性的美术思维技能在儿童创意过程的意义。 张玲:美术是幼儿感知美、体验快乐,表现个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创意美术是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技能,用多样化的材料,拓展幼儿的思维,真正实现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含义。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情创作。 张欣:创意美术是儿童结合多元化的美术表现方式,以发展早期儿童美术技能和个性。儿童在绘画创作心理过程中有:经验表象形成、视觉转化、完成绘画创作三个阶段。早期儿童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所看到的东西转化成内部意识,正如文章中提到的,幼儿画女生一般是穿裙子的,长头发的,孩子的经验表象也会由于经验环境、兴趣爱好等等差异出现个性化的特征。文章中提到,幼儿每一次创作完成后必须要小结,并对下一次的美术行动做必要的心理暗示,这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当儿童认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定的创意目标,其创意行为也会得到强化,继续主动参与的冲动性也会极大被强化,所以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我们要把握总结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幼儿有意识运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经验记忆信息的加工。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