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2023年4月:“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松散性材料在创意美术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理论学习记录
日 期 | 2023.4.6 | 主持人 | 张霞婷 | 记录人 | 张霞婷 |
参加人员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课题微信学习讨论群 | ||
学习理论 | 《“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美术教育2021.02版第10-11页 | ||||
学
习
讨
论
记
录
| 学习提纲: 1.活用自然材料,激发幼儿思维。 2.巧用生活材料,拓展幼儿思维。 3.妙用特色材料,创新幼儿思维。 | ||||
交流与研讨: 王静:生活中的材料无处不在,开放性的游戏材料和开放性的经验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艺术创作。生活中的材料都将是幼儿把玩、创造的元素,是幼儿艺术创作的工具,我们巧用生活中的材料便会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我们要把大自然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行动,灵活运用大自然的赐予去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让他们真正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想象、激发思维、张扬个性、大胆创作,灵动快乐地成长。 乔雯:美术活动中的艺术材料大部分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个天然大课堂,自然资源丰富,材料多变,能够跟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自然材料独特的美感、天然的物理特性和结构的多样性,使得自然材料成为幼儿感知、操作的辅助材料,并为幼儿所喜爱。因此,要带幼儿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生活的事物和现象,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会发现自然材料的运用对幼儿思维的影响极大。 毕绍琼: 《“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文章中提出要学会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育中教师要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利用大自然中的元素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如在我班玩泥区,引导幼儿利用树叶的影子,进行借形想象,接着利用一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进行添画,让其变成一副生动的故事。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张玲:《“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材料对于幼儿开展艺术创造活动尤为重要,文中提及材料包括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和特色材料等。材料作为幼儿游戏的媒介,它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环境和材料的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对环境与材料的操作方式。用足松散性材料,可以给幼儿更多自由选择、自发游戏的机会,让幼儿真正带着兴趣去探索、发现和感受。 马晓燕:《“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幼儿园创意美术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拼贴和装饰画。树叶是园中最多的自然材料,并且树叶形状各异,四季颜色也不尽相同,能够根据活动的主题做出各种风格的作品。还可以增加豆子、开心果壳、瓜子壳等材料,丰富拼贴的画面,增强作品的立体感。根据幼儿的年龄开设不同难度的拼贴活动,小班主要是平面拼贴,而中、大班则以立体拼贴为主。另外装饰画包括拓印、石头画、沙画、泥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的绘画方式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力,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不同材质呈现的不同艺术风格。 朱颖娴:《“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走进自然,不仅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们生活创作的源泉。文中提到我们可以根据自然材料的性质、特点,激发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的生活,主动探索,才能真正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双手,打开幼儿创意的灵感,感受创意之美。比如我们开展的创意美术活动《自然印象派》,幼儿通过丰富的自然材料(狗尾巴草、树皮、树枝、棉花、栾树花、棉花等等)进行创意想象和拼贴,幼儿创作了《春日野餐》、《小树林》、《航天宇宙》等作品,打开幼儿创意的灵感,感受创意之美。 柳慧敏:《“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文章中除了提到了我们常说的自然材料,还提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材料,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和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如盒子、酸奶瓶等,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为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在美术创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自主选择美工材料,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付利敏:《“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在所有的美术活动中,材料一直都是最热门的话题。文章中阐述了两个立足点:一是材料立足在自然界中,大自然中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种子等,而这些自然材料的获取要给孩子们创造提供更多的就进自然的机会,通过触觉、视觉、嗅觉的冲击对材料深入的感知及利用。第二个立足点:立足生活,生活中很多的废旧物品能让幼儿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如文章中提到的“T台秀”,幼儿通过自由设计并制作要走秀的服装,大大的过了一把设计师、造型师的瘾。总之,材料的“活”用,才能激发幼儿“活”的思维。 陈莎莎:《“活”用艺术材料,激“活”创造思维》:文章中提到:“教材不是幼儿的世界,世界才是幼儿的教材。”幼儿的思维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孩子自由行动,寻找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在我们班木工坊搭桥的游戏中,我们鼓励孩子自主选择材料搭建自己感兴趣的桥,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木工坊里已有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自然材料、废弃材料等等。有的孩子用细树枝做斜拉桥的拉索,还有的小朋友发现把原木桩劈成两半也可以作为桥的桥面,就连一次性筷子和牙签也可以用来作为搭桥的材料。孩子们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又创造了许许多多有趣又独特的桥,他们乐在其中的同时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