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手机版
校长信箱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2023年10月《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22 15:09:49 浏览次数: 【字体:

      《儿童本位下幼儿园户外资源利用与优化的研究》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时间

2023.10.17

地点

QQ学习群

主持人

陆正红

主要

内容

学习资料: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

参加

人员

全体教师

 

 

 

 

 

 

 

 

 

 

 

 

 

  徐燕陆老师分享的《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芦苇为例介绍了在课程游戏化化背景下,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文章中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第二点:关注问题价值,对话幼儿,在信息时代,教师联合价值资源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电子产品,满足幼儿在探究中经验获取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在花园游戏中也可以提供一些手机、IPAD等,供中班幼儿及时记录下自己观察花卉的新发现,在与电子设备互动的过程中及时为自己答疑解惑。教师坚持问题导向,从而引发深度学习,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联系花园游戏中孩子们对秋季种植向日葵产生兴趣后,教师要提前预设好一些活动目标、关键问题,比如:秋季向日葵生长和春季向日葵生长的异同点,哪些花卉有种子,哪些花卉没有种子等等,用问题引发幼儿向深度学习,从而不断累加他们的经验。

赵佳颖《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文中介绍了以芦苇课程为例,先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发现芦苇的资源,然后与幼儿探究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通过表征方式为深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在问题中,我们也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并鼓励幼儿通过语言、艺术、科学等多种方式表达,如在美工区投放芦苇变身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工活动;在益智区投放挑小棒的游戏,按颜色、高矮排序等,利用芦苇产生了多种的游戏玩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后街游戏中,我们也与幼儿探究了三角木棒的扎法,如何扎才能让平面的三角木棒变成成三角灯笼,通过不断的操作、团讨、分享等帮助幼儿获取其经验,并通过用图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灯笼的扎法,在区域游戏中,我们在美工区可以装饰灯笼面,在生活区提供木棒、皮筋、毛根等,引导幼儿按照步骤搭灯笼架,通过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陆艳阅读了陆老师分享的文章《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文中提到: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立足儿童立场,聆听幼儿的百种语言,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当幼儿在谈论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要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以我们班级的后街游戏为例,在一次参观斜塘老街花灯展以后,孩子们围绕花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讨。我们发现幼儿对花灯是有着很大的兴趣的。那在我们的后街游戏中是不是也可以来制作花灯并进行装扮呢?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和幼儿再次欣赏了斜塘老街的花灯,引导幼儿说一说花灯的造型,并通过视频、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幼儿加深对灯笼结构的认识。我们也通过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材料可以来制作灯笼呢?”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制作灯笼。那灯笼要如何制作呢?我们借助视频、图示,来帮助幼儿了解灯笼架的制作方法,灯笼面的糊裱方法等。在制作灯笼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绑”这一个技能是不足的,幼儿不能将两根木棒绑紧,因此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相应的材料,供幼儿在区域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幼儿在游戏中绑灯笼架越来越熟练了。我们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立足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通过真实情境的探索、思考,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李志英陆老师分享的文章《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以中班幼儿围绕“芦苇”开展的课程活动展开,从以“立足儿童立场,发现幼儿”、“关注问题价值,对话幼儿”、“聚焦区域活动”三方面阐述了生活教育中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紧密联系。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从生活中去倾听关注孩子的话题,抓住其科学探究切入点,同时结合幼儿年龄认知水平,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幼儿探究表达愿望。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意向的引导,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帮助幼儿提升相关经验知识。其实文章所蕴含的理念和我们平时开展的项目活动也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在日常开展的农庄活动中,前期幼儿对种植的芋艿产生了兴趣,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它的叶子和荷叶有点像,这也是与孩子生活经验息息相关,通过再次观察讨论,寻找相关资料、调查问卷等,幼儿知道芋艿叶子形状有点像爱心,而荷叶是圆形的,它们生长环境也不同。在后期的讨论中对于芋艿可以干什么,什么味道,摸上去怎么样也产生了系列好奇,结合这些话题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开展了系列活动,也在区域中投放相应材料,一步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

徐茜陆老师分享的文章《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是如何开发利用江心洲的芦苇资源。在开展“芦苇”主题活动中,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这与我们项目游戏的推进思路是不谋而合的。针对“白菜地可以怎么分”的问题,孩子们基于已有的经验,收集了竹子、积木、麻绳、树枝等材料进行分地,通过尝试,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初步的测量方法,同时在空间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摆放竹竿、树枝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直接放在菜地里不方便走动,很容易被挪动,于是,他们又想到了将吸管插进土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材料的特性。

杨倩雯文章《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以芦苇课程为例,以儿童的兴趣和问题为导向,与幼儿进行芦苇的科学探究活动。自然资源也是我园一直在开发的课程,教师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在捕捉幼儿兴趣的同时,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如在班级幸福剧场游戏中,孩子们游戏后就以表征的方式记录了自己遇到的问题“主持人记不住节目顺序”“道具没有人搬”“音响师不放音乐”“节目开始了,小演员还在化妆…”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是老师没有注意到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都是以儿童的问题为导向,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文章中还善用科技产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这对解决问题来说也是分高效。

顾琴陆老师分享的文章《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了:“立足儿童立场,发现幼儿”、“关注问题价值,对话幼儿”、“聚焦区域活动,发展幼儿”。在课程化游戏背景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作用,让教育从生活中来,同时又回到生活中去。如我们班开展的幸福剧场,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孩子们都想在小舞台表演时,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这么多人都当小演员吗?怎样化美美的妆容?表演需要的道具哪里来?通过孩子们当前真实的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团讨分享活动,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幸福剧场游戏也融入到了班级的区域游戏中,在生活区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化妆的本领,在美工区中可以制作小舞台中需要的道具等,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立足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苏芳文章《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园中班“芦苇”主题活动为例》中提到,教师应聆听幼儿语言,评估兴趣需要,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唤起他们的探究欲。其中还提到了如何在有价值的问题下正确对话幼儿,比如可以利用一些科技产品进行辅助,并且要坚持问题导向,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在我们的亲亲花园游戏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有价值的问题,利用手机,平板等高科技产品,引导幼儿进入深度学习。比如可以让幼儿用图片搜索的方式查询不认识的花卉的种类,或者是利用语音助手查询花卉种植的科学方法等。当幼儿对于某个问题很感兴趣,愿意自主探究时,表示应立足有价值的问题,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探索。比如在采摘牵牛花种子的时候,幼儿对于高处的种子如何采摘很疑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个问题与孩子们进行探讨:怎么采摘高处的种子?需要用到什么材料?材料材料怎么配合?等等这些问题,都能让孩子们在一步步的行动中提升解决问题以及探究方法的能力。


终审: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内容主体: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06048641号-3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莲花新村七区内 邮箱:cjw@lfxtsy.com